(转自《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》 2012年4月27号)
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广东讯(记者翟江玲 冯爱琴)2012年4月18日,“人文岭南•学术圆桌”启动仪式暨首场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,首期学术圆桌的议题为“岭南文化与广东精神”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,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,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,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刘小敏,以及来自中山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华南师范大学、深圳大学等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共约40人参会。
王利民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,在“文化强国”战略统一部署下,全国很多地方都已或即将制定相应的“文化强省”战略。在此背景下,全国很多地方已总结和提炼出了新时期的“地方精神”,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如“北京精神”等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从岭南文化层面讨论“广东精神”,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。
田丰对“广东精神”的提炼提出了三点意见。首先,“广东精神”应该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“广东精神”体现的是全体广东人的价值取向、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,其提炼过程应该是一个群众广泛参与,经过充分讨论概括,最终在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大多数人认同的意见;其次,“广东精神”应该从岭南文化中来,到岭南文化中去。广东精神的提炼需要深入总结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,将其精华吸纳到广东精神的表述中来;最后,“广东精神”应该从现实中来,到现实中去。提炼新时期的“广东精神”既要充分考虑广东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和观念革命,同时它又将会在现实中发挥导向效应,将会成为广大人民促进社会和谐、共建幸福广东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。
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、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、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徐南铁在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。蒋述卓表示,在广东精神中首先要表述的是平民精神,而在现代社会里,平民精神应该进一步向公民精神转化。培养公民精神是当代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精神之一。李宗桂认为,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内在的动力,广东有自己的发展特点,因此,要自觉地把广东精神的提炼和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的创建、发展和弘扬结合在一起。
在自由讨论环节,会上学者还就广东精神创建的主体、广东精神如何更好的表达广东的文化诉求等问题进行了研讨。
“人文岭南•学术圆桌”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,中国社会科学报驻广东记者站、《人文岭南》编辑部、南方网协同有关单位承办,拟每两月举办一期。论坛采取现场研讨的形式,对当下与岭南文化、社科发展相关的热点、重点问题进行话题式研讨。我们致力于将“人文岭南•学术圆桌”打造成广东学术界的一张名片,争取在1-2年内成为影响广东辐射全国的重要学术论坛。
《人文岭南》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报主办的地方学术性专刊,编辑部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驻广东记者站。专刊是为了顺应广东文化强省和学术强省建设,旨在从理论学术角度解析、挖掘和提升岭南文化。中共广东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林雄为专刊题写刊名。